第 2 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 2 章
周老師還沒在我們“期望”中離開,很快先引來了一位姑娘。
那是個夏日的午後。
她背著農村常見的打豬草用的竹編大背簍,拿把鐮刀,從教室後面那個四五米高的斜土坡上滑下來,摸到我們教室後面的陰溝邊,抓著生銹的鐵欄桿朝我招手,叫我過去說話。
我們這教室沒有玻璃窗——那會兒我們甚至都不知道玻璃窗長什麽樣。也沒電燈,教室裏的光線全靠左右兩邊墻上開的四個大窗口借天光照亮。
窗口上安著木質窗框,中間豎起十來根鐵欄桿便是窗子了。
因著兩邊墻通透,平時刮風下雨,坐在窗邊的同學就要遭殃,只能盡量往中間擠。如果遇到大風大雨的天氣,就是擠到教室中間也沒用。冬天上學最艱苦,刺骨的寒風從兩邊墻上四個沒有封的窗子對著吹進來,大夥兒冷得打抖,清鼻涕長流,教室裏常聞呼鼻子的聲音。
她歪著頭打量了我好一會兒,然後手伸進鐵欄桿來揉了下我的頭頂,笑著說:“幾年沒見都長這麽大了,上學了吶。聽說你讀書很厲害,是班長呢,真的?”
小孩子都愛聽人誇讚,我自然開心,可又靦腆,所以我只不好意思地笑了下並沒說話。
“真能幹。”她又熱情地稱讚道,“是讀書的料。”
我奇怪起來。
我跟她又不熟,她無端跑來表揚我。
她好像會讀心術,漆黑的眼晶亮亮地看著我,語氣有些驚訝:“你是不是不認識我呀?我是村裏李會計的女兒吶。”
“……哦。”
我低了頭看著腳尖兒,掩飾自己的局促,勉強交際著。
她這麽說了,倒是跟我的距離拉近了,但我還是跟她不熟。
李會計不是我一個隊的,非親非故,我一個小孩子,哪裏去認識他?我只從爺爺嘴裏聽說過他。
村裏一年裏頭會開幾次村民大會,討論交公糧啊,種果樹啊,分蠶種,修公路等等涉及全村人切身利益的事情,開會地點就在村小操場壩,爺爺都會去參加,他認識我們村兒不少頭面人物和其他隊的強人。那李會計一直管著全村的帳,“李會計”這個稱呼就是這麽叫開的,反而他的名字倒是沒人喊了。
對方看我一臉迷茫,猜出來我還是不認得她,笑了下,再道:“我還跟你姑姑是同學呢。我以前去你們家玩兒過的。後來你姑姑去雲南昆明打工,跟著你爸媽一起的。我跟她經常通信,我都知道。春蘭,你爸就是你姑的二哥,對吧?”
噢,這下我想起來了。
我姑是有個要好的女同學來家裏串過門,每次來,奶奶都要打兩個荷包蛋招待她。姑姑初中畢業後沒考上學,跑外面去打工去了後我就再沒見過她了。
我仔細看她,多看兩眼,確有幾分熟悉的影子。
我為自己沒能認得人而臉紅,紅著臉點頭,也熱情起來,“對,我姑喊我爸二哥。不過我姑去年就回來了,她嫁人了,你知道嗎?”
“當然知道啊。她結婚的時候是勞動節,我在外省打工,沒回來成。——春蘭,你也該喊我一聲姑。”
“姑。”
李姑姑也不在意我悶,一直熱情的找話題引我說話。
“學習累麽?”
“不累。”
“作業多嗎?”
“不多。”
“周老師對你們好不好?”
“好。”
“他給你們布置的作業多麽?”
“不多。”
……
漸漸的我發現,李姑姑一直車軲轆似的跟我扯東扯西的問些無關緊要的事情,我焦躁起來——她喊住我到底要跟我說什麽呀?有些問題都問兩遍啦。馬上就要上課了,我真擔心被周老師抓到我沒好好午休那就慘了。
周老師施教嚴格,每次來上課,他必然帶著他那把自制的竹篾塊來教室。
那把竹篾塊長約二十五厘米,寬約五厘米,厚約兩厘米,舊時稱之為“戒尺”。
這把戒尺是專打我們手板兒心用的。
周老師還延用著舊時代懲罰學生的方式。
但只要你沒犯錯,他就不會輕易打你,可打起來是真疼啊。
竹篾塊柔韌,有彈性。而人在緊張的時候,身體下意識是緊繃的、僵硬的。正所謂以柔克剛,所以每次我們把手板伸得板正、五指並攏的時候最遭罪。只一篾塊打下來,手板兒心就通紅了,疼得人腦袋麻木。
簡直是本能,每個同學都會在被打後把左手藏在身後——周老師不打我們右手,因為右手要寫字,他只打左手——我們把左手藏在背後,用右手緊緊握住左手手腕,這樣能減輕疼痛,然後就這麽背著兩只手回到座位上坐得筆直,一邊幸災樂禍地看著其他同學排著隊被打,一邊默默等待著手心裏那股火辣辣的痛感緩過去。
留守的孩子,缺少爹媽管束,老人都寵孫子孫女,舍不得打罵,多少都有些野,特別是男孩子。周老師一來,他的戒尺,簡單粗暴,卻能讓我們收斂。
因為那把戒尺打人很疼,所以我們都潛意識怵它。每次周老師來上課,把它擱在講臺上,無形中給我們造成一種壓迫的力量,課堂紀律幾好。
但是,不是說你遵守紀律就能逃過打手板心啦。
我們學會做加減乘除後,人人都吃了那把戒尺的虧。
周老師常說,想要把數學學好就得多做題,要做得又快又對。
他常常在下午的最後一節課放學前給我們出二十五道計算題,要求我們十分鐘內做出來。你十分鐘內沒做完,要打手板心。你做完了,但是你做錯了,你也會被打手板心。錯一道,打一個手板心。錯幾道打幾個,打完了,你還得更正錯題。改正確了,才放你回家。
做慢了做錯了的人都要被打,不管你平時學習成績是好是壞,是班幹部還是一般學生。公平、公允,誰也不能投機取巧,偷奸耍滑。他鐵面無私。
正焦煩著,上課鈴聲就蘧然刺耳的響了起來,我轉身就往座位跑。
但是我的手臂被人拉住了。
“春蘭,你幫我把這封信交給你們周老師!”李姑姑往我手裏快速塞了封信。
我低頭,攤開手,只見那個土黃色的信封封面上,寫著歪歪扭扭的四個字——“周老師收”。
我迷惑不解。
李姑姑怎麽會突然給周老師寫信??
我馬上想到她跟我姑認識,今天又專程找來問我學習上的事情,該不會是姑姑叫住在就近的李姑姑去給周老師說,讓他多關照我?或是不聽話就隨便打?打重點?
那會兒大人們見了老師,就喜歡對老師說,我家孩子要是不聽話,老師你隨便打!不打不成器!
我爸媽出去打工後我跟著爺爺奶奶生活,當時姑姑還在上學,我小時候主要就是姑姑在管我,我算是她帶大的。我的第一個書包就是姑姑後來去鎮上的剿絲廠上班掙到的工資給我買的。所以,我姑關心我的學習,她不嫌麻煩地拜托她的好友李姑姑來給周老師說點什麽的可能性還真的很大。
我學習成績好,也遵紀守律,倒是不怕說叫周老師打我。只不過小孩子的天性,大多都不喜歡大人跟老師多交流,就怕交流過後,自己就成了老師重點關註的對象,這真可怕。
我就惴惴不安地問:“李姑姑,你這裏頭寫的啥呀?你要跟周老師說什麽?”
李姑姑突然紅了臉,“小孩子家家別問那麽多!”
我頓時放下心來。
這話大人經常對小孩兒說。而往往,這就意味著他們講的事情就跟我們小孩子無瓜了。我就沒再追問,把信捏在手裏。看在我姑的份上,我肯定要做這個信使。
這時,李姑姑的目光突然越過我,轉眼臉色大變。
我忍不住扭頭看去。
周老師的身影出現在教室門口!
我也臉色大變,慌得跟兔子似的躥回了自己的座位上坐好。
再去看李姑姑,驚愕地發現她跑得竟然比我還快!
她背著背篼,已經手腳並用地爬上了那道四五米高的土坡。狗攆她似的,上去了也沒做停留,就眨眼的功夫,一溜煙跑老遠了,我只看見她背簍下面拖著的那截麻繩晃來蕩去,很快也不見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周老師還沒在我們“期望”中離開,很快先引來了一位姑娘。
那是個夏日的午後。
她背著農村常見的打豬草用的竹編大背簍,拿把鐮刀,從教室後面那個四五米高的斜土坡上滑下來,摸到我們教室後面的陰溝邊,抓著生銹的鐵欄桿朝我招手,叫我過去說話。
我們這教室沒有玻璃窗——那會兒我們甚至都不知道玻璃窗長什麽樣。也沒電燈,教室裏的光線全靠左右兩邊墻上開的四個大窗口借天光照亮。
窗口上安著木質窗框,中間豎起十來根鐵欄桿便是窗子了。
因著兩邊墻通透,平時刮風下雨,坐在窗邊的同學就要遭殃,只能盡量往中間擠。如果遇到大風大雨的天氣,就是擠到教室中間也沒用。冬天上學最艱苦,刺骨的寒風從兩邊墻上四個沒有封的窗子對著吹進來,大夥兒冷得打抖,清鼻涕長流,教室裏常聞呼鼻子的聲音。
她歪著頭打量了我好一會兒,然後手伸進鐵欄桿來揉了下我的頭頂,笑著說:“幾年沒見都長這麽大了,上學了吶。聽說你讀書很厲害,是班長呢,真的?”
小孩子都愛聽人誇讚,我自然開心,可又靦腆,所以我只不好意思地笑了下並沒說話。
“真能幹。”她又熱情地稱讚道,“是讀書的料。”
我奇怪起來。
我跟她又不熟,她無端跑來表揚我。
她好像會讀心術,漆黑的眼晶亮亮地看著我,語氣有些驚訝:“你是不是不認識我呀?我是村裏李會計的女兒吶。”
“……哦。”
我低了頭看著腳尖兒,掩飾自己的局促,勉強交際著。
她這麽說了,倒是跟我的距離拉近了,但我還是跟她不熟。
李會計不是我一個隊的,非親非故,我一個小孩子,哪裏去認識他?我只從爺爺嘴裏聽說過他。
村裏一年裏頭會開幾次村民大會,討論交公糧啊,種果樹啊,分蠶種,修公路等等涉及全村人切身利益的事情,開會地點就在村小操場壩,爺爺都會去參加,他認識我們村兒不少頭面人物和其他隊的強人。那李會計一直管著全村的帳,“李會計”這個稱呼就是這麽叫開的,反而他的名字倒是沒人喊了。
對方看我一臉迷茫,猜出來我還是不認得她,笑了下,再道:“我還跟你姑姑是同學呢。我以前去你們家玩兒過的。後來你姑姑去雲南昆明打工,跟著你爸媽一起的。我跟她經常通信,我都知道。春蘭,你爸就是你姑的二哥,對吧?”
噢,這下我想起來了。
我姑是有個要好的女同學來家裏串過門,每次來,奶奶都要打兩個荷包蛋招待她。姑姑初中畢業後沒考上學,跑外面去打工去了後我就再沒見過她了。
我仔細看她,多看兩眼,確有幾分熟悉的影子。
我為自己沒能認得人而臉紅,紅著臉點頭,也熱情起來,“對,我姑喊我爸二哥。不過我姑去年就回來了,她嫁人了,你知道嗎?”
“當然知道啊。她結婚的時候是勞動節,我在外省打工,沒回來成。——春蘭,你也該喊我一聲姑。”
“姑。”
李姑姑也不在意我悶,一直熱情的找話題引我說話。
“學習累麽?”
“不累。”
“作業多嗎?”
“不多。”
“周老師對你們好不好?”
“好。”
“他給你們布置的作業多麽?”
“不多。”
……
漸漸的我發現,李姑姑一直車軲轆似的跟我扯東扯西的問些無關緊要的事情,我焦躁起來——她喊住我到底要跟我說什麽呀?有些問題都問兩遍啦。馬上就要上課了,我真擔心被周老師抓到我沒好好午休那就慘了。
周老師施教嚴格,每次來上課,他必然帶著他那把自制的竹篾塊來教室。
那把竹篾塊長約二十五厘米,寬約五厘米,厚約兩厘米,舊時稱之為“戒尺”。
這把戒尺是專打我們手板兒心用的。
周老師還延用著舊時代懲罰學生的方式。
但只要你沒犯錯,他就不會輕易打你,可打起來是真疼啊。
竹篾塊柔韌,有彈性。而人在緊張的時候,身體下意識是緊繃的、僵硬的。正所謂以柔克剛,所以每次我們把手板伸得板正、五指並攏的時候最遭罪。只一篾塊打下來,手板兒心就通紅了,疼得人腦袋麻木。
簡直是本能,每個同學都會在被打後把左手藏在身後——周老師不打我們右手,因為右手要寫字,他只打左手——我們把左手藏在背後,用右手緊緊握住左手手腕,這樣能減輕疼痛,然後就這麽背著兩只手回到座位上坐得筆直,一邊幸災樂禍地看著其他同學排著隊被打,一邊默默等待著手心裏那股火辣辣的痛感緩過去。
留守的孩子,缺少爹媽管束,老人都寵孫子孫女,舍不得打罵,多少都有些野,特別是男孩子。周老師一來,他的戒尺,簡單粗暴,卻能讓我們收斂。
因為那把戒尺打人很疼,所以我們都潛意識怵它。每次周老師來上課,把它擱在講臺上,無形中給我們造成一種壓迫的力量,課堂紀律幾好。
但是,不是說你遵守紀律就能逃過打手板心啦。
我們學會做加減乘除後,人人都吃了那把戒尺的虧。
周老師常說,想要把數學學好就得多做題,要做得又快又對。
他常常在下午的最後一節課放學前給我們出二十五道計算題,要求我們十分鐘內做出來。你十分鐘內沒做完,要打手板心。你做完了,但是你做錯了,你也會被打手板心。錯一道,打一個手板心。錯幾道打幾個,打完了,你還得更正錯題。改正確了,才放你回家。
做慢了做錯了的人都要被打,不管你平時學習成績是好是壞,是班幹部還是一般學生。公平、公允,誰也不能投機取巧,偷奸耍滑。他鐵面無私。
正焦煩著,上課鈴聲就蘧然刺耳的響了起來,我轉身就往座位跑。
但是我的手臂被人拉住了。
“春蘭,你幫我把這封信交給你們周老師!”李姑姑往我手裏快速塞了封信。
我低頭,攤開手,只見那個土黃色的信封封面上,寫著歪歪扭扭的四個字——“周老師收”。
我迷惑不解。
李姑姑怎麽會突然給周老師寫信??
我馬上想到她跟我姑認識,今天又專程找來問我學習上的事情,該不會是姑姑叫住在就近的李姑姑去給周老師說,讓他多關照我?或是不聽話就隨便打?打重點?
那會兒大人們見了老師,就喜歡對老師說,我家孩子要是不聽話,老師你隨便打!不打不成器!
我爸媽出去打工後我跟著爺爺奶奶生活,當時姑姑還在上學,我小時候主要就是姑姑在管我,我算是她帶大的。我的第一個書包就是姑姑後來去鎮上的剿絲廠上班掙到的工資給我買的。所以,我姑關心我的學習,她不嫌麻煩地拜托她的好友李姑姑來給周老師說點什麽的可能性還真的很大。
我學習成績好,也遵紀守律,倒是不怕說叫周老師打我。只不過小孩子的天性,大多都不喜歡大人跟老師多交流,就怕交流過後,自己就成了老師重點關註的對象,這真可怕。
我就惴惴不安地問:“李姑姑,你這裏頭寫的啥呀?你要跟周老師說什麽?”
李姑姑突然紅了臉,“小孩子家家別問那麽多!”
我頓時放下心來。
這話大人經常對小孩兒說。而往往,這就意味著他們講的事情就跟我們小孩子無瓜了。我就沒再追問,把信捏在手裏。看在我姑的份上,我肯定要做這個信使。
這時,李姑姑的目光突然越過我,轉眼臉色大變。
我忍不住扭頭看去。
周老師的身影出現在教室門口!
我也臉色大變,慌得跟兔子似的躥回了自己的座位上坐好。
再去看李姑姑,驚愕地發現她跑得竟然比我還快!
她背著背篼,已經手腳並用地爬上了那道四五米高的土坡。狗攆她似的,上去了也沒做停留,就眨眼的功夫,一溜煙跑老遠了,我只看見她背簍下面拖著的那截麻繩晃來蕩去,很快也不見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